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BRAIN 動腦

2019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 評審觀點

(2019-12-13)2019「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」入圍名單即將出爐!今年有哪些創意和作品深得人心?評審又是以什麼標準來看待這次的參賽作品?

(2019-12-13)至今邁入第15屆,由台灣廣告主協會(TAA)和《動腦雜誌》共同舉辦的年度「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」,不僅帶領大家回顧行銷傳播產業過去一年,來自各路創意人的傑出作品,也能從中一窺業界整體的趨勢與發展。


2019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評審會共分兩場,在動腦大會議室舉行,包括12月5日(四)的廣告主評選,以及12月6日(五)的代理商評選;本次參賽的作品共300件,分為「代理商獎項」、「廣告主獎項」、「個人/團隊獎項」及「作品獎項」等4大獎項進行評比。

數位行銷可說是近年品牌/企業們的重點策略,能讓廣告主獲知各項成效,因此2019年有更高比例的作品都含有數位成份,不只是單一素材可以在線上、線下多層露出,接觸不同TA(受眾),更能嘗試脫離傳統的單向傳播模式,與消費者互動。


有鑑於此,評審團指出,在今日,數字只是數位行銷必然產生的結果,但部分作品僅著墨在數字成效,對於案例與品牌本身連結的描述,尚嫌不足;特別是大獎類獎項,評審團審視的不會只有案例或公司的業績成效。


在代理商獎項,評審以客戶角度思考,比如代理商如何理解廣告主的訊息、KPI(關鍵績效指標)合不合理、收取費用的區間及為品牌的貢獻度等,同樣重要的是,有沒有將所做的事清楚論述?


此外,提報資料的用心程度也將影響最終評選結果。評審團認為,同樣作品報名不同獎項,內容論述角度也應該要有所不同:「為何你適合報這個(類別)獎?」;有些作品為了增加中獎的可能性,以同樣內容報名不同類別,反而讓評審苦於臆測其參賽動機。


在個人獎項部分,評審團指出,部分參賽者提報的資料內容,較少著墨在個人描述,反而從公司角度在做論述,使評審無法得知公司的成長,是否的確為個人所影響?建議多談些個人的想法理念、貢獻度等,甚至個人理念有沒有實踐為制度或某種機制,「而不是有一天這人離開公司了,好的想法、作法就此消失。」


而團隊獎項部分,則偏向團隊如何分工執行出好創意,另外品牌/代理商為了一個案件,特別聘請的特殊團隊,以提供截然不同的解決之道,亦是令人期待的做法之一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眾多入圍作品之中,不再只是持有大預算的品牌,能做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案子,亦有許多代理商協助小預算的客戶,創造出十足吸引力的Good Idea,這類作品今年也特別多。評審團表示,從品牌的角度而言,這些案例雖然沒有太多炫技,但核心創意也不輸眾多大型案例。


在數位發展更加進步與普及下,評審團也評估,未來審查可能不再硬分「數位或非數位」,獎項類別之評審將被打回原型,在同樣(大家都有)的數位基礎上,重新審視參賽案件的本質,不會只是數字的較量。


至於廣告主獎項,雖然總參賽件數增加,但廣告主獎項參賽件數卻減少,評審團認為,廣告主在未來將越來越活躍、擁有更高的自主性,因此也希望代理商鼓勵廣告主主動報名,使參賽作品看到多元性,創造彼此的良性競爭。


討論時,評審們則強調,作品亮點、做了什麼活動?影響力是什麼?影響了誰?會是決定評選結果的重要依據。


而標準與看法之外,評審們也給予「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」許多寶貴建議,期望使獎項擴大參與、提高公信力,藉由「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」鼓勵代理商、經營者和品牌,讓台灣行銷傳播產業充滿活力和創意。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